% ~1 u$ ?8 j! n. ~- @8 y5 s) g! M & h. V, Y/ x9 t% w7 K 有没有谁跟我一样?在一个人的时候,会思考自己死掉以后的状况:家人、爱人、身边的朋友,是否会悲痛欲绝?是不是伤心难过后,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然后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痕迹,就这样一点一点消失,最后……没有人,记得。 , I$ ]: I2 W/ v( T% n% e/ r. B! W7 |) t& E c( v4 I5 L& z
我叫肇添,男,未婚,今年35岁。 _* A B Y8 i! t7 j- G9 j( `& s9 ]" ]) J! I6 b
作为正牌的80后,其实依据最新的说法,我该自觉的说自己是80初,时间无情的挥动皮鞭,把我们这类以“无忧生活”为目标的一代人驱使,而我们这群人甘愿或否,都越来越成熟,慢慢变沧桑。% B# R) F( q5 p4 z0 a T
! v" ]' u( i" p# t+ | _
身边朋友用眼下时髦的话来形容我,是个的“文艺青年”。但我自己评估,我最多半罐子水的“文艺”,本质上还是个屌丝。“文艺”二字需要是底蕴,而我只不过就是个想要活在自己世界的简单人。2 [* z: F4 n; G; J5 u$ v
+ [/ T5 W# w: {* Q& l 从出生到现在,三十五年不短,于我而言,有那么一些“符号”还是值得自己去注解。例如:“青春”,第一次真正意识并体悟到这两个字,那年,我大一。8 ~& F# G& r1 C
* M# X: L' X7 \ Y3 x4 j
也许是所有男孩成长都必经的年少轻狂,懵懂的19岁,无限渴望离开父母庇护,想要迫不及待的推开那扇叫做“自由”的门。; b3 M1 [ x* l2 u1 A# f
6 p: x2 c; d- @8 l% L- v0 R- X 都说一个人的性格,大部分是后天养成。我曾经胆怯与人交流,却因生命中出现的那些举足轻重的人,感谢他们,帮助我建立并完善了乐天开朗的人生基础属性。' K6 Z: F# N5 @9 [( T
: A% ^8 W7 A J5 Q! @0 g y
回忆是很伤神的事情,因为会死很多脑细胞。但是为了促进“新陈代谢”,也就无妨。% b' b( i) k+ C H) l4 _
8 G. S; S2 r5 F/ N! S/ V8 R 我想,或许在充分自我剖析的前提下,我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进而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甚至提示以后自己该怎么去生活。 ! s5 v- L& X: o9 l. P' {6 O' b # c7 A4 a) X g' B/ T; O! [ 8 I' p1 x8 M3 n 所以,趁现在闲的时候,我开始回忆过去。也许在我“go die”以后,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有这样的一种方式,证明我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