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版 论 坛 使 用 答 疑
搜索
查看: 5096|回复: 16

猴痘来了 目前天津沈阳长沙已有确诊 预防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9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后可以看到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Register/登録メンバー/회원가입/การลงทะเบียน)

x
第一则
【#五天三地确诊猴痘病例#!医生:#普通人群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7月7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公告,天津市确诊一例猴痘病例。近5天之内,天津、湖南长沙、辽宁沈阳等地已累计报告了5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天津报告1例,湖南长沙报告3例,辽宁沈阳报告1例。据各地疾控中心披露,患者均情况稳定。  
#多地有猴痘普通人感染几率会增大吗#【紧急提醒!我国多地发现猴痘病例】近日,我国多地发现猴痘病例。谁有感染猴痘的风险?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2022年5月以来的全球疫情,96%的感染者为青壮年男性(中位年龄34岁),与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发生有关。
如何预防猴痘?①避免与疑似猴痘患者进行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②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和材料,例如餐具、杯具、床上用品、毛巾或衣服等;③避免在猴痘疫情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⑤提高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做好自我症状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或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中国新闻社
第二则
【#五天三地确诊猴痘病例#!医生:#普通人群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7月7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公告,天津市确诊一例猴痘病例。近5天之内,天津、湖南长沙、辽宁沈阳等地已累计报告了5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天津报告1例,湖南长沙报告3例,辽宁沈阳报告1例。据各地疾控中心披露,患者均情况稳定。  
#多地有猴痘普通人感染几率会增大吗#【紧急提醒!我国多地发现猴痘病例】近日,我国多地发现猴痘病例。谁有感染猴痘的风险?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2022年5月以来的全球疫情,96%的感染者为青壮年男性(中位年龄34岁),与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发生有关。
如何预防猴痘?①避免与疑似猴痘患者进行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②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和材料,例如餐具、杯具、床上用品、毛巾或衣服等;③避免在猴痘疫情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⑤提高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做好自我症状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或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中国新闻社

第三则 来自@庄时利和: 如何正确看待猴痘 以及男同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天津发现一例猴痘# 最近某些地方发现猴痘病例的消息总能上热搜,引起普遍的焦虑。这个病我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写过数十篇的科普了,我逐渐发现大家恐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于猴痘皮损的恐惧。

然而无论是从临床还是公共卫生的专业角度上看,猴痘的皮肤表现并没有那么的「吓人」。

1. 临床上评估一种传染病对个体的影响程度有很多考量因素,比如症状类型和病程,比如重症率和死亡率,比如有没有有效的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等。我完全可以理解大家对于皮损的担心程度,正如很多儿童的出疹性传染病,包括水痘、风疹、手足口病、幼儿急疹和猩红热,父母第一次看到孩子满脸或满身疹子时往往非常焦虑。

这种反应很正常,但是这些疾病的预后大都良好。反倒是那些真正危害大的法定传染病,从艾滋病到肺结核到乙肝(2021年中国法定传染病死亡人数前三),它们的病原体在感染后较长一段时间可能都是悄无声息的。2022年至今流行的猴痘谱系,病死率约为0.13%(美国CDC对三万多例病例的统计数据),并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猴痘死亡病例中有94%是HIV感染导致的免疫缺陷人群。

另外其实大多数人并不具备从皮损上直接判断猴痘的能力,很可能将其他疾病的皮损认为是猴痘。网上流传的一些图片非常夸张,实际上根据过去一年大量猴痘病例的统计,猴痘的皮损:

-常发生在生值器和肛门区域或口腔中;
-并不总是散步在身体的许多部位;
-可能仅限于少数皮损,或者只有单个皮损。

任何一名医生都无法单凭一张图片确诊猴痘,必须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个人史、临床症状、皮损形态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2. 而从公共卫生上说,明显的皮肤病改变是有助于传染病防控的。

欧洲CDC的统计数据表明95%的猴痘患者会出疹,而皮肤病表现会在一定程度阻止人们发生亲密接触,这也是猴痘一年多以来传播系数一直不高的原因。无论是病原体本身还是传染力,猴痘跟流感、新冠都没有任何可比性。

猴痘最主要传播方式是性接触和亲密接触,其他传播方式也有但是很少见,目前最主要的感染人群是男性(超过95%),尤其是MSM人群。

这些信息非常重要,猴痘当然存在飞沫/气溶胶/酒店床褥等传播的可能,但是猴痘飞沫和气溶胶不会只往男性鼻孔里飞,酒店床褥不会自动识别它上面睡的是个男人。如果会的话,那么这个疾病不可能有如此悬殊的男女比例差异。

3. 这里需要再次明确一点,我们要反对的是危险行为本身,而非患病群体,更不是扩大化到没有危险行为的同类人群。

这一点很重要。歧视对于传染病防控没有任何帮助,过去几十年我们成功消除或者根除某种传染病(比如脊灰、麻疹或天花)从来都不是靠歧视病人。除了MSM人群以外其他人群同样有感染风险,而对于感染风险最高的MSM人群,最主要的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及有条件的话接种疫苗(两针JYNNEOS的保护力约为85% )。

如果无法获得疫苗的话,约束自己的行为就重要得多。为什么超过95%的猴痘感染人群是男性,其中绝大部分是MSM人群,这跟高危行为是分不开的。英国的数据显示53%的猴痘病例去年得过STD(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31%在过去三个月有10位以上性伴侣,30% HIV 阳性。

(顺便再说另外一个数据,英国目前的梅毒患者约80%也是MSM人群)

高频的、缺乏保护的性行为是过去一年猴痘感染的最主要原因,这些危险性行为同样会带来其他STD的高发,而这些STD可能还会促进猴痘的传播。所以美国多地CDC在前几个月就发出预警,由于6月份Pride month的到来,猴痘病例可能会重新出现增长。

最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猴痘其实是一个十分遥远的疾病,但除了猴痘以外这世上还有许多其他与性接触高度相关的传染病,有很多比猴痘更危险。无论你的取向如何,请记得用理性约束自己内心的欲望。

#我的防护手册#
发表于 2023-7-17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越想越觉得有人在刻意搞事。比如本来不是同的得了猴痘,有人唆使,或者指示,或者给他承诺治疗,或者给他钱……总之就是让他刻意找同来传播。人那么多,总有一两个会上钩的。只要上钩,最后就达成了猴痘都是男同的大新闻,从而有理由刻意打击男同群体或者警告男同不要乱来。大家洁身自好吧!
发表于 2023-7-9 1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约束欲望洁身自好非常重要。
发表于 2023-7-9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boysan 发表于 2023-7-9 09:32
猴痘在异性恋不传染吗?没看懂这传染方式

猴痘需要特别近的接触才会传染,你也知道gay的普遍德性啦,所以男人特别多
 楼主| 发表于 2023-7-9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瀚宇宙 于 2023-7-9 10:31 编辑
boysan 发表于 2023-7-9 09:32
猴痘在异性恋不传染吗?没看懂这传染方式

根据文章中“猴痘的皮损:

-常发生在生值器和肛门区域或口腔中;
-并不总是散步在身体的许多部位;
-可能仅限于少数皮损,或者只有单个皮损。”


可推理出主要是男男口J、无t内射或者外射 应该是大量存在于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和精液当中。

补充内容 (2023-7-9 15:03):
应该还有肠液
 楼主| 发表于 2023-7-9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瀚宇宙 于 2023-7-9 08:04 编辑

缩写解释 此文中CDC指疾控中心,MSM人群指男男性行为人群。STD为性传播疾病。
发表于 2023-7-9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猴痘在异性恋不传染吗?没看懂这传染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23-7-9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boysan 发表于 2023-7-9 09:32
猴痘在异性恋不传染吗?没看懂这传染方式

97%以上男性 基本上瞄准男同行为
 楼主| 发表于 2023-7-9 1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iyou123 发表于 2023-7-9 12:39
约束欲望洁身自好非常重要。

是的 不能乱搞哦
发表于 2023-7-1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染性不强,可防可控。
发表于 2023-7-16 1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搜 同

GMT+8, 2025-9-25 15:11 , Processed in 0.01789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