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版 论 坛 使 用 答 疑
搜索
查看: 2855|回复: 12

[同志言情] 原创【和田玉观音传奇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8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后可以看到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Register/登録メンバー/회원가입/การลงทะเบียน)

x
北京故宫博物馆乐寿堂中陈列着中国从古到今最大的和田玉雕工艺品,名为“大禹治水”玉山,高2.24米,径长96厘米,重约8吨。整个玉山精细地雕刻着传说中大禹治水的生动场面。玉雕选材精美,用的是新疆和田优质硬玉。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为清朝乾隆皇帝当政时所制。
5 H3 D2 ?; K! J* V: }玉上雕有峻岭、瀑布、古木苍松。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背面上部阴刻乾隆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诗云:“功垂万古德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玉山原石产自和田密勒塔山,采玉人用绳索、木杠等把玉石慢慢运下山。玉料于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由新疆和田运出,动用了1000多名工役、160多匹马,特制了一个长10多米、宽6米多的大车,在新疆、甘肃、陕西、山西、直隶等省官员的监护下,交接运送,日夜不停,用了近四年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才运到北京。乾隆皇帝亲自主持这块巨玉的雕制事宜,命宫廷画师依宫中所藏古代“大禹治水”画轴内容,结合玉料形状,绘成画样,然后将玉料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由京杭大运河运到江苏扬州,交两淮盐政使挑选艺高玉匠琢制,历时七年有余,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夏完成雕刻工作,同年九月再沿京杭大运河运回北京。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帝又命宫中造办处如意馆刻玉匠朱泰将乾隆御制诗和两方宝玺印文刻制在玉山上。最后由乾隆帝钦定,案放在宁寿宫乐寿堂内,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1 t' ~; L4 `0 b% ?) m%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也是我国的国之瑰宝。* s7 w9 b, K! t+ T4 _
以上只是引子,真正故事即将开始。" B9 z* S6 i7 y
1933年的秋天来的格外的早,在九月末树叶已经落得一干二净。在豫中平原有一个叫曹湾村的地方,虽然此地四周芦苇丛生,小河小沟交错,看起来好似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其实这里是一片百里平坦的阔地,土地肥沃,可当时放眼望去看到的是干枯的芦苇于杂草,很难看到一块像样的种植庄稼的土地,原因很简单,现在战争频繁,强盗横行,穷人遍地。+ X9 u; i: o/ w( g5 j; X
说起是个村庄,其实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分出了曹、田、杨、吴四姓。曹姓是在这个村庄里第一大姓,其他三姓都是后来逃难迁移到此的。据说曹湾村第一位田姓叫田广会,他清末是一个行走江湖的货郎,经常来此卖货,后来爱上了曹姓的一位姑娘,入赘到了曹家,但后代还是姓田姓。田炳算是田姓迁来曹湾村后的第二代了,这年25岁,已经结婚,田家排行老二。大哥田广明在1932年在外被饥饿的疯狗咬死,留下了妻子与五个孩子,老三田广宇刚刚结婚,老四田广辉这年才17岁,刚刚定亲,可是在年初国军来抓壮丁,一家最少要一个男丁,老四主动要求家里自己去,他不想看到嫂嫂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父母年龄大了也需要哥哥哥嫂嫂们的照顾,而自己还未成婚没有那样多牵挂。
- V2 L$ m5 @. k; w8 E* k: Z老四跟部队走了,不知道再次相见何时。身体不好的母亲,常常站在家门口,眼忘着北方,这是儿子走的方向。
5 E, h6 @' C8 X# {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来养活这样大一家人,经常是野菜加上玉米或高粱面做蒸团吃,这也是很奢侈的食物了,更多的是吃野外挖的野菜。由于母亲本来身体差,又思念四子心切,这段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怎么能让母亲再吃野菜?田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决定找到好吃点的来孝敬母亲,最后想到了去村边的小河抓几条鱼来。
) H) m. }2 ?6 l+ o: `  c干冷的风吹的路边的荒草沙沙作响,小河里也再没有了夏天的热闹,死一般的寂静。要是在夏天,在岸边就能看到成群的大鱼小鱼游动,可现在这个季节,找了好大一会连一个鱼的影子也没有见到,怎么能捉到鱼呀?就在田炳愁云满面时,看到小河中间有一只大鸟想飞可又飞不起,一阵阵凄惨的叫声,田炳判定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没有捉到河里的鱼,却撞到了一只雁。说时迟那时快,田炳不管冰冷漫过大腿的流水,直奔到了河中间大雁所处的位置。被惊慌的大雁扑通扑通的即将掉入河水那一瞬间,田炳一个箭步扑了过去抓住了它,被惊吓的大雁叫声更大更凄惨,让人听了都揪心。提起大雁觉得大概有五斤多重,仔细看了下它受伤的位置,原来腿上、翅膀上都有伤口,还再渗血。可怜的大雁,田炳此时心里一片心酸,甚至有点怜悯之心,顿时打消了吃掉它的念头,而是决定先带回家养好它。
( _6 n! V8 d$ l$ w% B就当田炳走到村西北角的池塘边时,突然听到了路边的枯草丛中有人低声痛苦的呻吟声,没见过大世面的田炳顿时心里有点胆怯。难道是村上谁生病了,在路上支持不住才晕倒了?想到是村上的人,田炳就不会再觉得害怕什么,必定村上的人他都熟悉。扒开半身高的野草丛,田炳看到了一个身材瘦小,满身是血,并且身穿国军军服的男子趴在地上有气无力的继续痛苦的呻吟着。难道是四弟回来了?田炳此时没有了任何胆怯,丢下大雁搀扶伤兵。当看到伤兵面目的一瞬间,他才知道不是自己的四弟,的确是一个国军士兵。“你醒醒,那里不舒服?快告诉我。”田炳急切的问道。只看到伤兵半睁着眼睛,有细微的声音道:“水,水。。。”救人要紧,田炳把伤兵放在背上,抓起地上的大雁匆忙向家跑去。急速的奔跑,把本来已经受伤的大雁弄的更加的疼痛,叫声更大更凄惨,也就是这声音惊动了这个小村庄的所有人,一时间议论纷纷,大家都认为是其四弟回来了,顿时田家聚集了全村所有人。  x  j& r5 x5 l: L* b# y
母亲也认为是自己的四儿子回来了,多日未下床的她既然这时在丈夫的搀扶下从里屋走了出来“是四狗回来了吗?”只见老人眼中含着泪水。' K$ j7 p6 l' D! d+ t. K* W! ^( m
“三弟快去叫张郎中来。”田炳吩咐其三弟,又让弟媳端来一碗白开水用筷子搅凉喂给了伤兵喝下去,之后弟媳又端来一盆热水给伤兵擦洗了脸与手脚。伤兵受伤的地方有两处,一处在左小腿上,一处在左边肚子上,看样子已经受伤好几天了,伤口发暗,血是没有再流,可还是再渗,把衣服都染料一大部分,与身体都沾在了一起。没有经历过此事的田家不知如何下手,只能盼等邻村张郎中的到来。
- I. a% u. B; N5 z, ~* K3 `5 D大概半个小时时间,三弟与张郎中赶到田家,张郎中初步诊断是被炮弹炸伤而不是被子弹打伤,这就好办了点。张郎中先让田炳的老婆丁氏去煎了一副治发烧的中药,之后用剪刀剪破了沾在伤兵身上的衣服,小心的用镊子夹掉了一军发黑的糜烂的肉,上了自己祖传的疗伤药粉。一切都做妥当后张郎中才离开田家,临走时还再三叮嘱田家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差不多明天就可以醒来。: M: m* j7 B# f* }) T, F
一整个晚上,田家人都守在伤兵的身旁特别是田炳一夜未眠。在第二天近中午时间,伤兵终于睁开了眼睛,意志也清醒很多,看到陌生的人在身边,还问道:“我还活着吗?这是哪里?”田家人看到他已经苏醒,都分外的高兴,感觉真的如自己四弟回来一般。这时田炳才想起捡到的那只大雁,还在柴房放着,急忙去看,见到的却是僵硬的尸体。难道这是天意?田炳这样的自言自语,提出死了的大雁,吩咐妻子烧了开水,拔了大雁的毛,配上弟媳找来的几个土豆,做了一锅丰盛的午餐--炖肉。肉还没有熟透香味已经飘满院子,顿时引来了家里的几个孩子,虽然他们几个不多说话,但眼睛一直盯着冒着热气的大锅。十多口人,就这点菜,很难吃饱。家里大人互相谦让,只是给孩子一人一小碗,给父母亲一人一碗,伤兵一大碗,就已经没有了。- u" M6 V+ F% }$ l# E
吃过午饭,伤兵睡了会午觉。等他醒来时,看到田炳在自己身边,也慢慢开始交谈起来。原来他叫姓林叫辉,这年19岁,河北保定人,在18岁那年被国军抓去做壮丁,从此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一直跟随部队在北方辗转与共军作战,2天前国共两军在周口打了一仗,国军在向西南撤退的路上遭到了共军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他也被炸弹炸伤,不知道怎么自己会浑浑噩噩的走到这里,更多的还是对田家的救命之恩感激。田炳也告诉了林辉自己家与他一样大年龄的四弟也是被国军抓走做壮丁的,已经走了两年,一直没有音信,现在又遇见你,也许这就是天意。林辉听了田炳的话,心里感触许多,只要求不嫌弃的的话以后就认田家为亲人,田家也为失去一个孩子而得到一个孩子感觉到了高兴。
2 ~# Y! f3 m& V) C, W一眨眼2个多月过去了,林辉身上的伤已经几乎痊愈,可以干点体力活了,同时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还决定与田炳一起去做点小生意。就当这样美好愿望即将实现时,有一天突然村里来了一队身穿国军服装的士兵直奔田家。原来接到别人举报,知道田家收留一个逃兵,这就是林辉。林辉被四个士兵押了出来,大声的对军官道:“我不是你们说的逃兵,我是在撤退中受伤昏迷在路边被田家救回来才保住命的.”“林辉说的没有错,事实就是这样,全村人都可作证。”田炳忙插话为林辉辩解。“他们说的没有错,是真的。”围观的全村老少也开始为林辉辩解。“我也不会为难田家,就算我信你不是逃兵,但是你就是国军的人,既然没有死,还要回部队去!”这是军官最终的决定。“那好,我跟你们走,再临走前,我想给田大哥道个别可以吗?”林辉最终决定了。“好的,时间不能太久!”军官还是留点人情。" i" l- J" E! E9 z
林辉单独把田炳及父母叫到了屋子,关好门。连忙双膝跪地给二老及田炳磕头道:“二位父母大人,还有哥哥,谢谢你们的救命之恩,本想以后报答,看现在的情形怕以后没有机会再报答大恩大德,今天叩别亲人不知何日在相见。只忘父母亲大人身体安好,家人平安。”说完又叩了几个头。田炳与父母连忙搀扶起林辉,大家都已经热泪盈眶,父母亲更是哽咽的哭出声来。“哥哥,你过来我有件事给你说。”林辉边说边从脖子里取下了一个玉观音,拉起田炳的手放在了他的手掌里“哥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此物不是一般的东西,是前清乾隆朝,新疆进贡来一块很大的和田玉,雕刻成了一个“大禹治水”的大型玉雕,再雕刻时剔下来的边角料也是宝贝,就雕刻出了207块脖子上带的玉观音与玉佛,分别给了皇亲国戚,刘墉和珅各有一块,这个是其中一块,上面虽然没有文字什么的,但是有密码,这块玉观音正面有三个打通的小洞,有四个未打通的,侧面一个未打通的,背面有三个为打通的。这些小洞不是为了美观,其实是代表这块玉是207块里的第几块。打通的孔一个代表30,侧面一个未打通的代表10,正面与背面一个未打通的代表5,这块玉有四个打通的,加起就是120,侧面一个是10,正面有四个未打通的背面有两个加起来就是30,所以这块玉的数字总和是160,这块玉就是当时207块里的第160块,据传第160块当时乾隆皇帝给了第十一个儿子成哲亲王永瑆。这块玉后来到了我祖上一直传了下来。现在就这世道,我这样处境,不可能再在本家族传下去了,我已经把田家看成我自己亲人一样,这次一走不知道何日能相见,那今天就把它交给田大哥,让田家传下去吧。它有了好的去处,我走了也放心。”田炳听了林辉的一席话,热泪盈眶道:“放心吧,我一定好好保存,你一定能回来,这也是你的家,我们等你回来。”“哥,我也想回来,也想见到家人,我真怕这一走再也无机会见到亲人了。”林辉泪流满面,家人哭出一团。“哥最后我还有个请求,如果三年内我还没有回来,就给我里一个牌位,人虽然回不来,但是我灵魂会回来,一定答应我。”“嗯,哥哥答应你,我相信你会回来与我们团聚。”, A  Y8 s) K' p; D. z* i: a" U
短暂的话别,林辉跟随部队走了,家人是看着他的背影远去的。。。
0 d: T2 V6 k' W& ~5 J" W在林辉走后的日子里,田家母亲几乎每天都要去村口的路边去看看,看两个儿子回来没有,可每次都是一个空。三年光阴很快过去,林辉与四弟再也没有回还,这第三年的年底,田炳给四弟田广辉与干弟林辉各立了一个牌位在田家。' H6 @3 S& ]! e: v+ f
近一个世纪即将过去,往日的田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离世,把这块玉几故事传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爷爷田同喜,爷爷现在近八十岁,把这块玉及传给了我的爸爸,我爸爸又传给了我。到现在我的老家祖屋里还立着两位先人的这两个牌位。现在在我看来,这块玉佩不只是一个有价值的文物,而且是发生过的特殊时期的故事,感人又心酸,让我们后人难以忘记。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人评论,那自己坐沙发了!
发表于 2013-9-10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期待继续更新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下故事给大家,希望大家开心!
发表于 2013-9-11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笔。
发表于 2013-9-1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文呢,这不像同志小说
发表于 2013-9-28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第一块儿玉,怎么表示 ?
发表于 2013-9-28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人真事呢?
发表于 2013-9-29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了啊?什么主题?期待!!!!!!!!!!!!11
发表于 2013-9-29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亲 和田玉属于软玉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搜 同

GMT+8, 2025-9-28 03:13 , Processed in 0.01308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