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版 论 坛 使 用 答 疑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0

不知道对爱情应该怀抱怎样的信仰(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6 2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后可以看到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Register/登録メンバー/회원가입/การลงทะเบียน)

x
最重要的问题是外在的诱惑。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中冲撞着“力比多”的成分,人内心潜在的、甚至不为自己觉察的yu wang 会使我们频频把目光转向到新的nan ren 身上,因为人内心深处隐藏有动物xing、非理xing的一面。叔本华说过“欲望意志”也会推动人寻求更好、更新鲜、更为强大的快适体验。
此外审美疲劳也是人的一个特性,长时间和同一人相处让我对他过于熟悉,对他丧失激情甚至感觉,我们也许会像形式主义美学家那样追求“陌生化”的新型关系或性体验,恢复我们对情欲的感觉能力。
如果上述只是从人性角度存在“变”的可能性,那么现代社交方式却有能力让这它实体化。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软件,微博、搜同各种男人应有尽有。甚至大多同志都在用这些软件而如果自己不用,我们会不会反思自己有问题。以前书信很慢,一生只能爱一个人。现在网络太发达,怎样留住爱情也许要去思考。
如果真的经过重重考验,两个人相处了2年,5年,10年甚至更长,在外界看来很值得羡慕了。但也许我们之间爱情早以不存在了,取代的是或靠惯性或靠回忆支撑的亲情。但不管怎么样,能有一份这样温情脉脉的关系也足够好了。
但大多数感情关系,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个人都怀着追爱的心,但大多人都守不住爱情,被情所伤,心变得破碎、不健全,最终可能丧失爱与被爱的能力。

我不知道怎么去接受感情中的变与不变。

但面对同样问题的人绝对不止我一个。
古诗十九首有:“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在天地造化中也仅是个匆匆行客,在彼此心里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展演也不足为过吧。《红楼梦》的《好了歌》、张爱玲的《封锁》、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都印证了叔本华的“永恒的只能是流变”。

至少目前,我不知道对爱情应该怀抱怎样的信仰。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搜 同

GMT+8, 2025-11-7 23:01 , Processed in 0.01422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