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加工作 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市府机关工作,恰逢召开一年一度的市级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领导为了让新来的大学生有机会了解基层,锻炼自己,把我们一起新分来的三个大学生都派去参加这次表彰大会的筹备工作。我分在材料组,专门负责收集整理撰写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 在我这次撰写的先进人物事迹中,最让我最让人感动的只有一个,就是那个民政福利局下属的民政福利公司的小年轻人。他有二十二岁,孤儿,主要事迹是不计各人得失,把本片区生活没有着落沿街乞讨,卖唱的盲人,残疾人都组织起来,成立了棕麻厂,让他们在那里工作,生产自救,养活自己。 我一看材料介绍,就觉得这个事迹写出来一定很感人,我一听说他是孤儿,顿时可怜,怜悯之心就油然而生。为了把这个先进材料即时写出来,我直接下基层到了那个民政福利公司。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残疾人,盲人工作的场面。一共二三十人,他们虽然眼睛看不到,手脚不灵便,工作环境不是很好,却有说有笑,兢兢业业的在工作。他们把一叶叶棕解开,再搓成棕绳,或织成蓑衣。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我过去很多次看过在市区中心公园门口拉着二胡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那盲人父子两,现在也在这里工作。 我采访了他本人,一个大致一米七的个头,长相很普通,看起来很本分的小伙子。他话不多,问一句答一句,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忧郁。我也采访了几乎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残疾人,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来到这里工作的每一个家庭都与他有着一定的关系,换句话说,都是他亲自找到他们,把他们带到这里来的。 我把这次采访的记录综合成一个题为“我为残疾人谋福利”的事迹报告,报告在大会上宣读时,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感动得掉下了眼泪。那时我真的感觉到了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给人带来的巨大影响和鼓舞。结果他在这次市级的先进代表大会上获得了先进个人二等奖。 先代会结束后,我们就要回到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在大会的最后的晚餐上,他特意找到我,说要跟我交个朋友。我跟他开玩笑说“我不要,你是先进人物,目标太大,我不配与你交朋友,再说我也怕把你带坏了”。他满谦虚地说“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只是你这小子太会写,瞎编,乱吹,结果连我自己都飘飘然不知道我是谁”。 过了一星期,是个星期五的下午,他来到我办公室说要请我吃饭。我正好也不知道周末怎么打发时间,也就答应了他。他带我来到一间小饭馆,因为我跟他说我喜欢吃风味小吃什么的。我跟他算是已经认识,两口酒下肚就打开了话匣子。我的人生比较简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就分配到这里工作。他的人生就多了许多坎坷。 他是独儿子。因为家庭出身是工商业资本家,父亲在历次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都被整。文革刚开始,父亲就感觉到了自己已经走到人生的尽头,在被没日没夜的轰炸式批斗,游街之后,已经换肝癌的父亲,惨死在五七干校的牛棚里。那时他只有七岁。父亲留给母亲的简短的遗书,要母亲把他养大,要他好好上学,要他承继香火。父亲死后,是他给了母亲活下去的勇气,本来已经因忧郁而身换重疾的母亲,硬撑着活到他上了高中。他进入高二的时候,母亲因心脏衰竭与世长辞。母亲火化后,他把骨灰和父亲的放在同一个土瓮里,合葬在一起。从此他变成了孤儿,是在政府民政福利部门的帮助下,他完成了高中学业。为了养活自己他走上了社会。 据他说,过去东城角这一条街的房产店面都是他家的,是后来城市工商改革,公私合营,一夜之间,全部收归国有。现在他住的一楼一底两间房,是他父亲平反昭雪,政府归还给他的。 他的故事让我悄然泪下,我后悔当初不知道这段前面的故事,不然,那个先进事迹报告会写得更感动人,拿个一等奖不在话下。 自从跟他吃完那顿饭后,我内心深处对他充满了同情与可怜,总觉得好像欠他什么,总想从个方面帮助他。给他关怀,给他照顾。
/ O4 r+ ?9 ~! 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