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版 论 坛 使 用 答 疑
搜索
楼主: 悍西王子

[原创] 引路人——我的29载人生钙化年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yspy 于 2016-12-21 02:37 发表
, L" I' j2 Q9 {4 v5 N, K  A  g. f现在已经是12月21的凌晨两点三十五分了,终于从第一页看到了最后一页,感谢楼主为我们奉献上如此精彩的文章,同时殷切期待着楼主定期的更新。谢谢楼主!
0 X- ?7 g. ?# K$ |/ u, i
谢谢认可
发表于 2016-12-2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8# 悍西王子 的帖子

真实的最好,那种毫无感情的瞎编最没劲了。
发表于 2016-12-21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更的好慢啊😂还好我机智,顺藤摸瓜找到了天涯原帖,一下子又看了那么多,好爽!然而,看完了又得等了。。。
发表于 2016-12-2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很好,在这里竟能看到这种文章,搜同里的一股清流,希望写的有深度一些,兴许能出版,我刚开始看了一点,住院身体不舒服,先留言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16-12-2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厉害,将自己的人生历程逐一剖析,娓娓道来,平凡琐事喜怒哀乐中不乏生活乐趣,心思细腻,文笔惊人,令人读后欲罢不能
发表于 2016-12-21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没更新
发表于 2016-12-2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出了很多人情世故啊…小时候看到大人jj的心理,无意中看到邻居xxoo,家庭建房子的矛盾,还有一家人的相依为命…感觉太像了……楼主现在应该生活不错吧…虽然我没有那么艰苦,但是也深有同感。能否加个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98年——10岁——姜老师】
# v9 S) z7 s  e( o, j
7 ]. j! L- X; _  W, z) L========你是我的眼 ========= / N1 P6 V0 P, a
* Y+ l% x- Y" I( _; J; n
# Age10,E03 # 7 j! C5 h7 Z' l) ^* e

0 e/ V, I0 V  I' z5 I贫穷的根源,在于教育。
( ?, T4 t. |2 E9 t7 q当时的农村教育水平有多糙?大家从女老师们的撕逼戏码中已经能窥知一二。
. a4 L( w0 c4 [7 z7 g1 Y3 e* z! A8 e0 v一直到小学五年级,学校才从单层的泥瓦房翻新成三层高的教学楼。
& h7 y+ @! z. w& t3 S9 I5 _. Q
学校的大部分老师都只有初中文凭。更别提什么教师资格证了。
, V- [, p( b8 l5 B) V1 l2 Q, ?9 X教职员工几乎零门槛,但凡有一张初中毕业证,就可以来学校长期“代课”。
) X# g/ l  u+ Q, |3 Y5 O而老师们教育人的方式,便是从小灌输“吃苦耐劳,勤能补拙”,以及“棍棒之下出人才”的道理。
$ |& m1 S  o( c. W等我们进入残酷的现实社会,才恍然发现,“勤能补拙”是个天大的骗局。
' _) j0 K0 `5 m9 Q2 V% l% O3 a在所有的成功要素里面,勤奋往往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 ?9 K/ E7 L4 Z2 U它最大的功效,是安慰那些缺乏其他核心竞争力的底层人民要安分守己,甘当大时代里卑微的一砖一瓦。 / x/ {9 W' t5 E1 C! E* N- Y
老师们总是在一些陈旧的大道理上反复做文章,除此之外却给不出更多有价值的人生引导。 3 O1 [5 z1 Q; D5 u3 f$ |6 _
而获得成功所需要的其他个人素质,在农村学校里简直太难学到。 2 o  C% r/ m: u2 R+ U- m* ?

+ V# G; [7 S$ g8 [6 D; H: I2 ~- [当时的小学老师们不论男女,都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虐童”秘籍。
# j) n3 O& S; [+ C但凡遇到“笨的、懒的、调皮的、不服管的”各种问题学生,老师们便开始轮番施展自己的各项技能进行暴力调教。
: e+ l4 `. X6 {有的男老师一到气头上便会撸起上衣,从腰间抽出一根带着温度的裤腰带,往不听话的小朋友身上甩; 0 {' v) t6 B8 z3 N4 j
有的女老师则在办公室长期囤着各种枝桠细密的竹枝。
8 b, N2 ~7 n! n竹枝有韧性,不易断,不留痕。打在皮肤上,痛到骨子里。是使用范围极广的调教利器。 4 ^7 r' E; I0 A/ j6 J
还有的老师更加直接,擅长扇耳光、打后脑勺、揪耳朵,甚至勒令小朋友把手往粗糙的砖墙或者硬邦邦的桌角上摔。 3 I1 O  A+ w; T

9 U; P# i# ^* [& k我曾亲眼看到学校一位长得像冯远征的数学老师,拎住一个学生的耳根吊起来打,
% }& ^9 t( r( h8 g+ h5 }学生的耳朵软骨嘎吱作响,最后被撕开半边,血流不止。
! R- ?  N4 o/ N+ Q- M( e3 A; y( m1 D5 f5 L
除了肉体的伤害,精神的伤害也不可避免。 ( n# f5 V# ]2 E2 b1 P/ @3 T4 k
当时跟我同班的一个还算漂亮的女生,成绩不是特别理想。每次答不出题,都会被男数学老师无情嘲笑:“听说过‘红漆马桶绿漆盖’吗?新置办的马桶,外面看起来花花绿绿,肚子里装的全是屎尿。说的就是你。” - X5 m$ H% |  ~8 k7 K2 v9 z& z
又或者是这样的评价:“你给我坐下,简直蠢得作猪叫!回去问问你妈,怀孕的时候到底吃了什么脏东西!” ' O* U; S& Y* a8 R1 \% p
这些都只是农村粗俗的方言里比较“得体”的表述。
) W: E" O5 t7 L可老师们在一味批评的同时,却忘了发现学生们的其他闪光点。 . L' n" ^/ X9 e& ?% f5 Q; f
比如,那位数学成绩不好的女同学,明明写得一手好字;不会写作文的男生,可能运动天赋过人。 % T, s% [' p& V

5 I2 Y' v, i# P" i+ f) @  c我们可以选择相信老师的暴力里包含着“恨铁不成钢”的成分。
  x1 `' `/ z3 i5 C- p% z6 S: x4 @: z但也不排除有人在这个过程里找到变态的快感! , Q& v9 X9 D' N4 v* G
农村娃们从一张白纸被慢慢调教出来。在这过程中,有的学会了顺从,有的则学会了叛逆。 8 w# p& `0 k6 l& A9 k. L& d
我当年的小学同学里,有杀人犯,有强奸犯。
; H7 E0 l& y7 P4 s8 y杀人那位,为了谋财,把出租车司机割喉,然后扒光衣服扔到野外的荆棘丛里,最后却只在车上找到八十五块钱;
: B% N) R. n) _2 }强奸那位,把一个未成年女孩带回家,并电话邀请一群朋友前来轮流“享用”。
) e) I4 l  `. i这两位同学,都只受过小学教育。
1 g9 `5 ?- G' a) u% t) I( |$ `5 U我们固然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学校,但至少,学校的教育没能对他们产生足够明显的积极正面影响。 9 o' ]- ]5 D- P
* U- ]( l" N1 y) }9 i- A0 o7 {7 S
对比之下,我算是幸运儿。 - e7 o: h2 X& u3 r( [+ a; d9 m
得益于良好的启蒙教育,以及相对较为纯良的家庭成长环境,我在这个粗糙的小学校园里获得了绝对的领先优势。 $ u) T4 y* T- m0 }( B" o$ A
到小学五年级,我已经成为了学校独孤求败的“学霸”兼文艺骨干! 1 Q+ U: G' I* n! J" l1 \6 q" O

2 U$ D8 ?% k; e) g( \( @' E4 W我在学校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1 Z# f' N5 w( q每逢大考必然排名第一,每逢六一节及元旦晚会,必然担任主持并承包大部分重点节目。 , r+ A" A. t, c9 @  q: \# @9 S
但当年的我并不知道,自己身在一个多么小的池塘。
1 M+ F7 q3 k) G1 {$ t1 t( V  E我并不知道,如果把我扔进大海里,我也只是一只毫不起眼的小鱼小虾。
: p% K) G! r  M" q9 v2 n3 r( I5 `
& s- ]- m) A: H* Q* Y# Age 10,E04 # $ z* S0 s: U7 J4 W+ L

$ m3 h0 S% G! }  C* D% [/ [) F六年级那年,学校来了一个姓姜的支教大学生。
6 E$ n# U- s) C8 u" U6 D9 c( z! l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只比我刚好大一轮。个头不高,气质出众,穿着麻黄色格子西装。
0 @& s/ ~3 U8 P; f1 w& ~我只看他一眼就暗暗判断,这个老师跟别的老师不一样。(别想歪,我指的不是性取向,而是他的眼界和学识)
$ G( i0 Q! @6 |( w: S& P
5 X8 ]. [+ m. Q$ @/ Y. x. [他从一所北方的名校过来,那里有我没见过的风景。 * M0 ~% }; @8 `* p
他让我有机会接触新思维、打开新视野。
0 r: w0 B' X$ ?0 i8 l  @8 c如果没有他的加入,我的生活极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面貌。
% D6 ?/ P/ {' Q" ^他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个变量。
8 \) c' J0 ?! N% H8 g! |3 y也是教会我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v, B4 `8 s0 o) X) g
: g' ?% K4 M5 ^6 V  J9 X. m) J9 O
姜老师教语文,空降小学毕业班班主任。
8 F8 R: {, @" M  q4 u8 i他的第一堂课,便是要求我们“记日记”。(我把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了高中年代)
1 V( Z2 B% o8 v4 `后来又给我们私下开了英语课,教我们写毛笔字,画黑板报,成立了学生会,并指派我担任学生会主席。
4 Y$ Y. {( B$ s' `" E4 i他到每一户学生家里做家访,跟我的家人了解我的各方面情况。
0 k; K- h, d: w) w+ g& _. t5 ]* t他甚至带我住进他的单人教师宿舍。 + s% N4 ^0 G1 A) g% R" I" O
跟他一起生活的那段时间,他带我起来晨跑,并为我制定周密的睡前计划。
7 ?- j( F5 g3 F% q在我眼中,他是一个像齿轮一样精密活着的人。 4 B/ t0 B! ^; {$ m+ N$ I5 D/ D

( w$ L, O  z2 h% X他讲给我很多没听过的故事,和一些新奇的冷知识。给我看他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
" y  M5 |$ @# M+ ~我觉得,他简直无所无知,无所不能。 + m- |6 l+ Q4 X+ h
姜老师跟当时所的环境格格不入,却硬生生给我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我迫切地想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 u( x/ E* F$ |  ^1 C我想知道,除了我所在的南方乡村,其他的国土是什么样的光景?
1 U' l- z$ g6 R' V0 u) k1 Q% C3 p/ V我想知道大雪厚到淹没膝盖到底是什么奇妙感觉? ! x$ n/ }1 x  _! A3 @: `* ]( D
想知道外国人身上究竟是不是如他所说,会有一股奇怪的味道?
+ p/ Q7 C1 Q  ?6 h$ J% w; Y
) v( c, e" ?. M+ [, A1 Q姜老师曾经送我一张海报,那是一张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城市干道车水马龙的规划图。
0 ]2 n$ ^5 S  ]0 ~行人和车辆像一颗颗渺小的芝麻,点缀在一气呵成的城市界面之上。
0 k5 @7 b. G$ q! F3 X' c( Q% M各种造型的建筑一直延伸到天际线。
# g$ u0 K. t' w0 ~/ S) I这是我平时在香港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现代化大都市。
' @* a4 p# R& R) `7 Q海报的角落上嵌着一行霸道的黑体字——2000年的长沙。
* C4 ?0 f& q8 b$ }9 x
: S3 T+ Q' D$ I) m, ~) \姜老师问我:“有什么感想?” 5 b- w% x* r6 p3 L: V
我将信将疑的问他:“这些,都是真的吗?这些高楼大厦。”
# p+ n5 J# K7 j! V& y5 p- n姜老师回答说:“现在还不是,但马上就是了。” + d  A( J( e+ p; f6 W5 K) H
“2000年……”我呢喃着,“好想去看看啊……” / Q$ u  ~2 ~4 S. [9 i
( g% K4 _2 E% |. x3 F; D. O3 ~: g
有一次,他把我叫去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我的“手抄报”作业。
9 A" v, j5 y1 q/ l7 ]/ D8 {他的语气比平时要再低沉、柔和、缓慢一些。这让我觉得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庄重感。他说:“班里六十多个小孩,年龄差得不多,性格却很不一样。以后你们大概会是什么样子,我多少能预测到。能有所作为的人不多,你是其中一个。我的衡量标准倒不见得是平时的考试成绩,而是你们说话做事的方式,想问题的角度。你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能力极强,不服输,又耐得住性子。只要不走偏,是个能成大事的好苗子。既然选择跟别人不一样,今后对自己的要求就要比别人更严格。给你两个小建议,第一,把眼界和思维都再打开一点点;第二,有时候,多想比多做更重要!” 3 r# r4 q7 p/ e# Q1 |( Q

* m6 j1 F5 R. U5 B多想比多做更重要。
! H( s( }% h% W* N( K- `/ X这一句,时至今日我一直不敢忘记。
; g. F$ ^5 c1 i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跟所有人都说过同样的话,但至少在当时,我完全相信他的判断,并因此受到莫大的鼓舞。
0 W! m5 B) A; E; @1 W5 _  A, B& f我不断给自己追加这样的心理暗示:我跟其他人不一样。
" U; ^' U0 X7 L8 N我的双眼变成了一个雷达,不停探测我周遭的人和事——去听,去看,去判断,去洞察。
- h& e5 x# \" Q  A3 F& u0 Q然后,我渐渐拥有了独立的是非观念。 ; ]$ h! A  i8 u" U- L
也很乐意相信并坚守一些自己的不同看法。 ) e6 G! e/ }" A

+ l) J1 k& C- g& f- w$ c5 \我想,这样的一颗思想种子,也许让我在后来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不同吧!
: ~$ z* X) ^7 f- n# c1 ^3 N/ d; K$ o) A1 S) w& t5 t- S$ b+ S
【下期预告       ===有故事的女同学===】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tohako 于 2016-12-21 23:31 发表
% {4 {# z+ ]  e" W( I  M楼主写出了很多人情世故啊…小时候看到大人jj的心理,无意中看到邻居xxoo,家庭建房子的矛盾,还有一家人的相依为命…感觉太像了……楼主现在应该生活不错吧…虽然我没有那么艰苦,但是也深有同感。能否加个qq?
" |  p) d" I; m
谢谢关心,生活得还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聊啊 于 2016-12-21 22:52 发表
: V( U+ u7 O* l& g: _3 D楼主好厉害,将自己的人生历程逐一剖析,娓娓道来,平凡琐事喜怒哀乐中不乏生活乐趣,心思细腻,文笔惊人,令人读后欲罢不能
/ S7 ?+ {2 H4 {4 p- Y" g
夸多了会骄傲哒。哈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搜 同

GMT+8, 2025-10-12 19:06 , Processed in 0.014319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