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几天前用搜索精华的方式搜到了《北京故事》,然后又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依然是感动,依然是流泪,依然是心痛,依然是那许许多多不可名状的感受在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m# z7 A7 k& [- L+ W0 O
下面的一些信息都是我在网上搜索到的,包括蓝宇的生前照片(很多人说不是他,但是我觉得肯定是他)。还有人说蓝宇其实没有死,只是离开了捍东。。。。 无论如何,这都是段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的感情。。。。* Z: B. i7 D' \4 O* N7 A
================================================================================
1 b( e' T4 h7 O7 N/ R蓝宇,陈捍东,北京故事,九十年代,敏感政治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一编单纯的故事.而是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市的已经年近五旬(九八年)的陈捍东先生口述实录,由旅美华人灵慧(筱禾)女士整理并进行修改后发布在网上的..' [2 l) J5 w, d" M% Q: O
在筹拍电影"蓝宇"时,导演关锦鹏还会见了陈捍东先生,陈捍东先生放弃了所有版权并不愿意曝光身份及和媒体接触.此后就无法联系.
7 j/ ]6 \3 r( K7 k" ~, f而蓝宇则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八七级A班的一名学生.他出生于一九七一年的西北某省(或青海省).母亲是浙江省杭州市人.父亲是吉林人(或天津)并曾在某工业大学(或西北工业大学/甘肃工业大学)任教.据清华大学档案.八七至八九年间确有一蓝姓学生就读.并就师生回忆此人相貌俊俏.成绩也优秀.毕业后工作于"城建九"(很有可能是"北京市第*建筑工程公司)...而陈捍东据考证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后来很有可能担任"市贸主任"一职(无法考证.可能是北京市关于外贸或贸易方面的官职)其父亲陈**八九年在京逝世...蓝宇是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因交通事故去世的.具体可能是出租车与卡车相撞(但据具体查实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北京陶然亭桥确实发生过出租车与卡车相撞造成四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至于蓝宇的事故有可能不是车祸死亡.在灵慧女士改篇时修改过了.甚至有可能是九月二十一日发生的建国门事件中遭遇枪击,现已无法查实) ....陈捍东先生依然生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蓝宇虽然去世了.但他永远都活在了陈捍东先生的心里...愿他们永远幸福.. .. 著:Sydliao' b0 j/ v0 A2 n3 w
================================================================================
0 E, |& K' W' _! p2 @6 B关于《蓝宇》的生前遗照
8 s9 e) [" w; H2 D# @$ j, _5 ?' k3 V2 i 案查:蓝宇的父亲原籍吉林,母亲原籍杭州,查核“蓝宇“本人1971年12月出生于西北“青海省“,
) x; u1 K$ _6 s4 R& s ※于1994年的11月死亡。 - l9 i- k: F: N e) A3 t) B
此函件资料与各方人士的校园资料、征信资料调查十分吻合,“ 蓝宇约莫23岁左右死亡去逝 ”。
0 x+ ]9 T9 f7 M4 Y$ L3 B7 H 据北京市“清华大学师生追溯探源,多方调查发现确实有尘封留存许多年已久的清华学生(蓝宇)本人一些历史遗照。 照片中人为当年在清华的( 蓝宇 )本人原形模样。 V% {) |, u' `! C; t
( w7 I! ]! ]; K7 M% D◢◤ 在1998年8月的香港“花招杂志“,也曾指派记者深入详查,蓝宇约莫23岁左右死亡去逝,该杂志曾刊登蓝宇原型“真人本人的照片,那张照片,年代久远,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末期的样子,一个非常文静清秀帅气英俊的男生骑在自行车上,就在北京市《清华大学》的校门口靦腆的微笑,照片模样已经有些模糊泛黄,但那一份恬适怯然着实是令人心疼。
/ V. f9 @8 D+ j, K% H% P
# m9 f2 [; u% { ※因为作者“神秘的陈捍东先生曾在书中有提到一段,“在还很年轻时,父亲是领导阶级的关系,早已担任上中国进出口市贸中心主任一要职。”,故此作者的真实生份很容易详查。 # {$ M! g8 j7 h* a
另外,书中“关于北京市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很多描写都非常准确,若是一个缺乏经历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6 ~+ ?: d/ |$ i4 n9 b8 Z
例如,清华大学87年的时候,建筑系男生住在8号楼,这一点很多人都根本不知道, 7 C9 u& E3 ? ?9 L) G
因为现在的8号楼,几年前已经改变成是女生宿舍。
: t$ ?3 B0 Q# m) I 还有,我们查证出“建筑系87级确实有个男学生姓蓝,人长得颇俊,也是个出色的优秀学生。
7 `! x1 T* T+ u/ Z. {据了解北京故事本由制片人“张永宁先生网络上看到《北京故事》这小说,很被感动,带着小说到香港找导演关锦鹏先生“洽商开拍,故事剧情再由魏绍恩先生稍微改编,据制片人“张永宁先生说北京故事其背后确实有“真人真事“, 4 x: Q. \# s" o
张永宁用了很长很长时间,非常艰苦地去找这个作者, , |- v$ U3 K! z8 v9 F' q
也在网站贴了许多‘寻人启事’寻找这个作者,一年以后,香港一间出版社是在看过小说后,表示愿意给作者出版这书,张永宁先生说:“我是通过它才找到了这作者《灵慧》的。然后我打电话给她...她说:我是作者《灵慧》,我说:你就是作者?因为传来是一把很年轻的女子声音,我惊讶:你真的是作者?还是作者的女朋友或甚么的吧?她说她就是作者。我说:你怎么可能写出这么深情的同性恋、**等等这些东西?... $ W# d- C3 z8 n0 \9 ^
她支吾了一会,她才坦承:《北京故事》《北京之秋》这小说其实是有“真人真事“,而故事,经由一位神秘的《陈捍东先生》详情真切口述娓娓说出,再由灵慧小姐刊登于网站上发表的。 $ g: Q5 ]0 |4 `0 W% M6 e
而“(陈先生)强调,希望保持低调,不想曝光,
7 w1 G7 x/ ]/ z( F* }' |4 Z P 《陈捍东先生》愿放弃任何版权,不要提起他是谁;另外作者《灵慧》小姐这方面,她委托她的妈妈和她的一个北京好朋友来出面,完成了这个协议的草签;通过速递,她签了,我签了之后,我们就一手付款,一手交易,然后我就买到了改编《北京故事》的电影版权。制片人“张永宁先生又说,他们手里握有这女孩子的一个声明:一、‘这小说我是在哪里发表的。’二、我们有正式购卖电影版权的一个协议,三、我有她妈妈签的一个收款条。我觉得这应该是有法律效力的三个文件;在这里我也想向公众公布一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导演关锦鹏先生也 说得很清楚,如果没有买到版权我们是不可能开拍的。※小说《北京故事》再由“群体工作室“委托【东贩出版社】出书发行。而作者《灵慧》小姐之名,正式改为《北京同志》。
6 e3 b) w5 L! X+ n/ b( V
+ x$ }( \- D% g" L. }8 `0 i: K※ 我们从以上《北京故事》出处的种种资料,得以更加深入的去探索故事主角,故事内容开始时,蓝宇告诉陈捍东是16岁多,快17岁。而他入学是很容易考证的,应该是1988年9月,蓝宇是1971年下半年出生的话,例如:1971年11月,那么他当时就是16岁多,快17岁。这样的年龄应该是早读书一年的。最后的年龄小说里面没有交代,蓝宇参加学运6-4天安门事变之后,西方开始经济制裁,
- [. Q& Z# M) [0 C4 K1 e0 ~ ●陈捍东的仓库被烧毁,后面又有下雪时到刘征家里小酌的描写,所以仓库被烧是1989年7-11月之间,捍东放了一笔人情债,四年多以后收回,就是1994年1-6月,这时陈捍东入狱,之后呆了三个月,就是1994年的4月-9月,这时距离捍东认识蓝宇已经6年多了,这时捍东说,我们认识7年多,我认识并爱上了一个天使……前后有接近一年的误差,但是因为月份不能精确,★所以还是基本成立的,3月的一天我被蓝宇召去……4月份……我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一个月后我被捕了,准确地讲是1994年的5月-6月。捍东入狱,3个月后,就是1994年的8-9月出狱。深秋的季节,蓝宇离开人世,就是1994年的11月,
$ c- f( W3 q/ a( }* f所以蓝宇去世死亡时其实应该是23岁,所以我认为是16岁到23、24岁,假如陈捍东出狱后有一年的间隔,那么前后刚好是7年没错,完全吻合。
; o) V5 c9 o l& B' M
+ G- c, v! G8 j' ^$ P1 D ◆※★2、陈捍东有多大呢??在小说里叙述陈捍东的年龄整整大蓝宇十岁。 0 e8 s: Y% f# U2 P) A4 A8 s- a
——---按照上面的推理,应该是1988年9月——1994年11月(或者1995年11月),捍东就是27岁到33、4岁。这个符合小说的描述。
) z( H3 W1 s! n5 M# u. | ◆※★3、蓝宇&陈捍东是哪里的学生,学什么专业?
, k! p$ G" o7 ? ' J3 v$ n4 }8 r4 l
书中“蓝宇说我就是华大的,这应该是清华大学,建筑系。 " u- z7 ?: i; t5 K; u. m
陈捍东考上南大,显然不是南开大学,而是北京大学,其实就是北大,作者取了反意,
- `# h% g5 Q7 H- b1 C/ d 而捍东坐在天大门口等蓝宇,这显然是北京航天大学,捍东自己已经说了是中文系。 - r8 O: s" w, S7 b% ?& Q- V4 E1 D
《北京故事》其实是陈捍东先生的心路历程的伤感回忆。& Y& |3 k$ r6 S2 {
! i' v( _3 l9 N: p/ O
+ X5 V$ G1 X# A) v: m/ u. J
[ 本帖最后由 btbtbtbtbt 于 2009-12-4 21:44 编辑 ] |
|